市值1.8万亿,中国芯片公司拿下苹果、华为全部5G订单
文 | 难得君
01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积电、TSMC,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以及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晶圆代工)企业,为全球400多个客户提供服务,生产超过7000多种的芯片,总部位于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园区。
这家公司究竟有多厉害?
首先,它是全球前30大企业之一。在台湾,他相当于排名第二的富士康一直到第八名的市值总和。2017年3月,台积电市值就超Intel成全球第一半导体企业。
全世界将近60%的芯片代工都由台积电完成,无论苹果,还是高通,全球绝大多数高科技巨头的“心脏”都被台积电握在手里。
众多周知的管理学大神,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总结台积电的商业模式创新时说道:
台积电不但创造了自己的产业(半导体制造代工业),也创造了客户的产业(半导体设计产业)。
迈克尔·波特教授
在台积电创立之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均采取自己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销售,台积电创立之后,全球才涌现出了诸如高通、英伟达、联发科、博通等一大帮专玩半导体设计的专业型公司。
一说台积电,就一定要谈他的创始人,一个56岁才创业的励志典型——张忠谋。
02
张忠谋,台积电创始人,前台积电董事长,有"芯片大王"之称。因其在半导体业的突出贡献,被美国媒体评为半导体业50年历史上最有贡献人士之一和全球最佳经理人之一。国际媒体称他是"一个让对手发抖的人",而台湾人则尊他为"半导体教父"。
1931年,张忠谋出生于浙江宁波。他的父亲张蔚观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在他出生时,已是宁波的财政局长,后来到南京转战金融业,年轻的时候特别崇拜胡适。张忠谋少年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熟读先秦诸子、《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桐城派和20世纪以来的中国白话文学,理想是当作家,结果父亲警告说“当作家要饿肚子”,他只好考入沪江大学银行系。后来内战爆发,张家举家逃到香港,后迁居美国。
初到重庆的张忠谋(后排右五),右四为爸爸张蔚观
18岁以前,他跟着父母躲战乱,从日本军队的炮火底下逃生,辗转过六个城市,动荡时局下前后换了十所学校,但是从未间断过学业。
1949年张忠谋的三叔高瞻远瞩地替他先选择先读一年哈佛大学而不是立即进入专业最对应的麻省理工。18 岁的张忠谋,成为美国哈佛大学全校1000多位新生中,唯一的中国人。
第一年,张忠谋的成绩就位列全年级前10%,但国民党溃败,张忠谋的父母从香港去了美国。当时,看到华人在美的就业情况不佳,父母让张忠谋必须转学理工。在哈佛的第一年,也是他的最后一年。
他在哈佛的一年,几乎全方位地沉入了西方文明,从荷马、弥尔顿、莎士比亚、海明威、奥斯汀、萧伯纳,读到邱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和历届美国总统的演讲,同时订阅美国主要报刊、听音乐、看戏剧、参观博物馆、参加球赛和舞会、结交美国朋友。
这种看似广博,缺乏深度的学习,从短期来看,的确浪费了很多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然后,从一个人生命的全程来看,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正是这段经历,拓宽了他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并影响了他整个的人生。
哈佛时的张忠谋
张忠谋后来离开自己主导的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回台湾开创企业,这种追求独立和创新的意识,就来源于哈佛大学的塑造。
张忠谋喜欢读海明威,并用他的话,把自己在哈佛的获得说成是“可带走的盛宴”,并认为这场盛宴滋补了他一生,包括他所从事的那些似乎与人文领域关系不大的科技工作。
张忠谋在哈佛大学读了一年,就转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
50年代在美国求学的华人,通常都是读完博士再工作。可没想到,张忠谋在硕士毕业申请博士的时候,1954年、1955年连续两次失败了。他在自传中这样描述自己的落榜:“结果竟然落第了!”
他没走寻常华人留学生的路,即换个学校再考博士,毕业后终生从事教学研究,而是自己去找工作先谋生。他在自传中有一段话非常经典:
许多年后,我把在麻省理工博士落第视为我一生的最大幸运,假如我通过考试,我一定会继续读博士,几年以后,也一定会读成。那以后做什么呢?最可能就是去工业界做研究工作,或留学校做教授,总之这会是一条学术研究之路。以我对工科的平平兴趣,我相信这条路不会走得太远。我也绝不会进入半导体界,因那时半导体界根本不雇用机械博士。我也不会进入企业管理,因为这也不是博士常走的路。我的人生会完全两样,恐怕也不会在这里写自传了。
1955年,24岁的张忠谋与半导体开山鼻祖、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戈登·摩尔同时踏入半导体业,那时,刚冒出头的半导体产业本身才3岁。
戈登·摩尔(右一)
张忠谋之所以进入半导体行业,竟然是因为1美元的待遇差产生的气愤。
张忠谋从麻省理工硕士毕业后,开始找工作,获得了4个工作机会。最令他满意的是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车,专业对口,待遇也好;备选则是半导体公司“希凡尼亚”,但待遇比福特高1美金。1美金不多,但张忠谋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是福特凭什么少给1美金的问题。
这话伤害了张忠谋的自尊心,一气之下,他去了希凡尼亚。人生的转折,竟是因为一时冲动,让张忠谋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但张忠谋读的是机械专业,对于希凡尼亚主攻的晶体管领域,他甚至连“晶体管”这个名字都没听过。
进公司后,张忠谋在完全陌生的行业中,通过极其快速有效的学习,展示了无以伦比的天赋。
他可以改良工厂原有的锗电晶体产品生产线的焊接方法,被全公司推广。但对于半导体,张忠谋一无所知,于是他找到晶体管发明人诺贝尔奖得主威廉·肖克利的经典著作——《半导体之电子与洞》来研读,这本书居然是他从事半导体的第一本教材。
完全没有电子基础的张忠谋“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读,读了又想,想了又读。” 用了两个月,就把整本专业书籍吃透,还掌握了很多行业内最新、最权威的学术成果和行业信息。
这一点,我觉得值得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其实很多人走出校门进入的行业,都和大学的专业关系不大,但如何能快速的学习,才是事业取胜的关键。
只用了一年,张忠谋就被升为主管,手下管了4个小职员,但因为领导要裁掉他手下2个职员,这让张忠谋很不满,于是他跳槽到德州仪器(后来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
在德仪,他成长得比之前更快。当时的德仪还只是一个小公司,但是硅晶体管的发明,搅乱了半导体行业格局,德仪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军者。
杰克·基比
在公司,张忠谋认识了同事杰克·基比,两人经常一起喝咖啡聊天。杰克告诉张忠谋,他正计划把电晶体、两极体,加上电阻,组成一个线路放在同一颗硅晶片上。后来,杰克·基比发明了集成电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与同事一起创办了公司,这就是后来称霸全球的英特尔公司。
杰克的举动震撼了半导体界,也让张忠谋对未来技术有了全新的看法。
德仪工作期间
1961年,德仪公司为奖励张忠谋为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全资资助他赴斯坦福大学读博,终于圆了张忠谋的博士梦。
1972年,张忠谋41岁那年,终于登上了事业的新高峰,荣升德仪半导体业务副总裁,成为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在半导体行业混迹多年,张忠谋坚信:在科技界混,要做就做世界第一,否则只有陪跑的份儿。
掌管半导体业务的张忠谋,挑起的世界半导体产业第一场恶战,就是PK英特尔。当时,内存是英特尔的核心业务,也是最强的业务。张忠谋痛下血本,拿出4K内存新品,很快就占领了市场。而英特尔的主力产品都还只是1K。
第一仗就让英特尔彻底失去内存市场,被迫转型搞CPU。
张忠谋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所向披靡,最终奠定了德仪在半导体领域“世界第一”的地位。
最终,因为和德仪高层的战略分歧,张忠谋离开德仪去纽约,担任了通用器材的总裁。
1987年,已经56岁的张忠谋,对不断重复的打工生涯感到万分厌倦,在这个常人已经准备退休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他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
台积电创立之初,非常艰难。为了生存,张忠谋找到当年被自己逼去做CPU的英特尔,把老朋友、刚上任的总裁格鲁夫邀请到台湾对台积电认证。
老美做事一贯讲规则,格鲁夫考察时,发现台积电的产品缺陷多达200个,于是断然拒绝。
但张忠谋并不气馁,以世界最高标准不断优化流程、改进生产工艺,最终拿到了英特尔的认证并获得了订单。
到2002年,台积电首次成为全球营收前10的半导体公司;2010年成为全球营收第三;2017年3月,台积电市值超Intel成全球第一半导体企业。
03
来源:腾讯视频
参考资料:
1.《张忠谋自传》: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台积电张忠谋:http://wemedia.ifeng.com/34483959/wemedia.shtml
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70505.htm
4.56岁创业,张忠谋年赚1.6个华为:http://www.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142&docid=104647334&kindid=0
难得君原创文章:
五一节免费好电影特辑: